各市州工信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有关协会,有关重点企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我省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厅联原〔2022〕24号),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湖南省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1月17日
湖南省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当前,我省原材料工业基本满足了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和群众消费需求,但仍存在发展基础不够坚实、产品种类多但品牌不优等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厅联原〔2022〕24号),促进全省原材料工业发展模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好地满足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域对高端材料产品的应用需求,支撑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升原材料产品供给、品质管理和品牌价值水平,加快突破制约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材料产品,强化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基础材料保障,推动原材料工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战略引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制造强省建设需求及“3+3+2”领域现代产业新体系构建目标,聚焦重点突破“卡脖子”材料产品,增强关键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支持企业开发满足市场、关键领域急需的材料。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加大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的支持力度。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开展“三品”工作的内生动力,强化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优质优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标杆示范。聚焦工程建设、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应用领域,培育一批示范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强化原材料“三品”协作,提炼试点示范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原材料工业整体质量提升。到2025年,原材料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初步建立品种、品质和品牌相互适应的基本体系和发展保护机制。高性能钢材、硬质合金、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工程建设、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出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湖南名牌。原材料领域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并全面推动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建设。到2035年,原材料品种供给能力和水平、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1.优化传统产品结构。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向产业高端化发展。系统梳理现有标准和产品类型,加快淘汰低端、性能重叠的类似牌号,提升传统产品供给档次和水平。重点加快钢铁、玻璃、陶瓷等传统产品迭代升级,不断优化大宗有色金属产品和烧碱、硫酸、合成氨等传统化工产品结构,挖掘绿色建材产品的消费潜能,不断提升传统产品竞争优势和竞争效率。2.丰富新材料品种。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和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动,完善新材料生产应用平台,优化上下游合作机制,提升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重点发展海洋及船舶用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高性能硅钢、高碳高合金钢、高品质油套管、第三代冷轧汽车用钢、高端硬质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炭/炭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显示功能材料、5G用电子陶瓷产品等,拓展己内酰胺、锂系聚合物、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农化中间体等化工新材料产品,推动先进储能材料、电池和性能优异的储能系统等产品的市场化应用。3.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逐步降低原材料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发布绿色低碳方向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品,鼓励企业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积极开展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在原材料领域推动认定一批绿色产品。引导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体系,继续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创造和拉动绿色消费。重点加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特殊催化剂及助剂、固碳矿物材料等高品质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和应用。
专栏1 原材料品种培优工程 |
传统材料产品。围绕建筑钢筋、铝材、水泥、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开展传统材料标准评估,清理整合重复、低效、无效的标准。面向新型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加快建筑钢筋、装配式建筑结构钢、平板玻璃、陶瓷等传统材料升级换代。 新材料产品。支持鼓励超高性能特种钢、海洋及船舶用钢、管线及高建桥梁用钢、高性能硅钢、高碳高合金钢、第三代冷轧汽车用钢、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硬质合金、超硬材料、特种涂层、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碳基刹车材料、己内酰胺、锂系聚合物、聚酰亚胺、功能性涂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耐热复合材料、高性能功能玻璃、先进陶瓷材料及可降解生物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加强石墨烯、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新材料的质量性能研发。 绿色低碳产品。支持鼓励高性能保温材料、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产建筑材料、特殊催化剂及助剂、固碳矿物材料、全固废免烧新型胶凝材料及墙体材料、生物基材料、绿色轮胎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
(二)提品质
4.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和人才梯队建设,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形成一批带动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加大创新产品的专利布局和转化,突破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引导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鼓励技术、工艺、性能、品种、外观等方面差异化竞争,不断提升产品溢出价值。重点围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储能及动力电池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碳基材料、建材与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强化上下游产业间协同创新和质量管理联动,力争规模以上材料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5%、研发强度达到2%。
5.完善行业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提升过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升材料产业计量认证、分级评价等质量评价能力,推进质量符合性、工艺稳定性、服役适用性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评价示范。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质量诊断、行业准入评价、质量分析对比、质量管理培训、品牌培育活动,持续加强对质量管理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的支撑服务能力。指导支持企业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质量和创建品牌,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诚信”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6.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推动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引领质量提升的标准体系,重点推进关键“卡脖子”材料与培育长板优势材料方向的标准建设。依据材料领域的“十四五”规划,培育一批高端材料团体标准,支持重点新材料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质量认证、标准符合性认定和新产品确认,推动材料产品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原材料相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工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湖南区域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瓶颈。
专栏2 原材料品质提升工程 |
基础材料产品质量提升。推进高性能化工材料、高纯有色金属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动力用电池用关键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电子封装与装联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运用质量工程技术,缩短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周期。 重点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开展高端钢铁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碳基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稀贵金属和稀土新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和电弧炉炼钢等新工艺标准制定,完善覆盖材料研发、生产、应用、服役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湖南区域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依托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依托省内材料领域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围绕原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低碳技术验证平台。 |
(三)创品牌
7.增强品牌建设能力。引导材料企业树立品牌发展战略,科学开展品牌培育活动,增强企业品牌培育战略意识。聚焦优势材料领域,鼓励企业参与各类质量标杆和湖南名品评价活动,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探索建立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工信部原材料产品优质品牌试点示范及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打造一流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8.提高品牌影响能力。支持行业协会编制原材料重点行业品牌发展报告,充分运用多种媒介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社会影响力。支持企业加快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把握东盟、中非经济合作机遇,加快全球拓展,传递品牌理念,不断增强全球用户对湖南原材料企业、产品和商标品牌认同。鼓励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开发数据资源价值,实现产品价值和品牌文化融合传播。9.完善品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强化产品研发先期介入、后期服务持续跟踪改进的服务模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引导强化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认证,定期对服务体系进行审核,对服务水平作出评价。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力量,形成品牌建设合力。
专栏3 原材料品牌建设工程 |
企业品牌。支持产业联盟、协会商会、企业等单位,在商标标识、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国内知名度高的原材料龙头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品牌。 产品品牌。实施湖南省原材料精品培育行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原材料精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认证。继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区域品牌。鼓励长沙先进储能材料、株洲硬质合金、岳阳石化化工产业、衡阳盐卤化工产业、湘潭、衡阳及娄底钢铁产业、郴州有色产业、邵阳特种玻璃产业、醴陵和新化陶瓷产业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原材料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支持产业联盟、协会商会、企业等共建区域品牌,在商标标识、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宣传推介原材料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 |
三、保障措施
成立由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组成的全省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工作推进组,由省工信厅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担任常务副组长,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省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工作,专项行动工作推进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负责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鼓励各市州相应成立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工作推进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多种政策支持原材料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组织开展全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评价,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对获评的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进行奖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支持“三品”建设,发挥品牌在融资渠道的溢出效应。加强“三品”人才队伍建设,壮大卓越工程师和职业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和“湖湘工匠”。探索将原材料产品科技含量、质量满意度、品牌认可度等指标纳入相关研发和生产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对于优秀企业给予政策激励,提升原创动力。引导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利用部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及时宣传实施效果。定期总结推广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质量标杆等品牌建设的经验做法,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各市县区工业和信息化、国有资产、市场监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要加大对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工作的宣传,总结提炼工作亮点和成效,推广优秀企业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行业协会、企业自我约束作用,维护材料品质安全,督促企业守法诚信,引导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进行业“三品”水平提高。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营造品牌诚信的市场环境。相关链接:《湖南省原材料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湖南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评价办法》解读